新华社拉萨1月21日电(记者白少波、刘洲鹏、蒋梦辰)在海拔超越4000米的西藏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安顿点,一顶挂着“温暖小屋”牌子的帐子内,20多位孩子坐在黄色的折叠椅上,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屏幕上播映的动画片。
儿童是地震灾祸中最易受伤害的集体之一,重视儿童心思情况是地震救援的重要一环。21日,在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的支撑下,西藏自治区妇女展开协会主办的第二期“温暖小屋”关爱项目正在长所乡森嘎村与古荣村展开,继续至25日。
孩子们在“温暖小屋”体会彩泥课程(1月21日摄)。新华社发 仁青永曾 摄
“地震发生后,有必要第一时间引进专业的心思引导团队,为安顿点的小朋友们消除地震或许带来的心思暗影。”团队负责人亚玛介绍,“咱们团队中有多位持证心思咨询师,他们在小屋中为孩子们供给心思引导、心情支撑等服务。”
54岁的心思咨询师扎西次仁,投身心思健康教育事业已20余年。他提早造访了孩子们的家庭,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历,为他们供给个性化的心思干涉。扎西次仁表明,大部分孩子的精神状态正在好转。
在小屋里,孩子们能够参加绘画、沙盘游戏等心思疗愈活动。“我现在每天最等待的便是来小屋看电影、画画、吃甘旨的蛋糕。”女孩旦增普赤说。她的死后,志愿者慈珍正在为她编辫子。
“经过绘画,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释放出心里的情感。一开始,有的孩子的画作显得比较压抑。渐渐地,他们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色彩。”慈珍说,针对孩子们的情感表达,团队会为每个孩子树立档案记载,并进行为期一年的盯梢调查与引导。
长所乡森嘎村的孩子们在“温暖小屋”外拼拼图(1月21日摄)。新华社发 德央 摄
12岁的达卓和她的妹妹正用艳丽的丙烯颜料给画面中的房子上色。她们的父亲普布顿珠是一名电工,在外忙于震区保电作业,平常只能经过视频通话与女儿们联络。“我能感觉到两个孩子在小屋里过得很充分,都长大了。”普布顿珠说道。
孩子们心中的房子不仅仅停留在画本上。西藏自治区应急办理厅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卫军表明,到16日,自治区已筹措到13000套板房,已运抵灾区6135套、建立5152套,其他板房正连续运往灾区。现在,震区救援搜救作业已转为哀鸿安顿和灾后重建,大部分受灾大众已完结开始安顿,入住板房,基本生活得到保证。
团队志愿者借住在扎西岗乡普村村民家中,每天往复需求4个小时。“最多的时分,一个村的小屋要包容80个小朋友,就需求更多的活动空间。”亚玛说,现在,团队已在村里空余的板房中开设新的小屋,为孩子们供给了愈加宽阔和舒适的环境。
来历:新华网